外人總覺得采蟲草是 “撿黃金”,可只有我們這些在雪山里摸爬滾打的采挖人知道,每一根蟲草背后,都是數(shù)不清的苦。從凌晨摸黑上山,到頂著寒風(fēng)趴在草甸上找蟲,再到小心翼翼挖蟲怕斷根,一天下來,渾身骨頭像散了架。今天就把采蟲草的難處掰開揉碎了說,讓大家看看這 “軟黃金” 是怎么用血汗換來的。?
首先是上山的路,每一步都在 “闖險關(guān)”。采蟲草的牧場都在海拔 4000 米以上的雪山深處,沒有正經(jīng)的路,全是碎石坡和爛泥地。每年 5 月剛?cè)谘?,路面又滑又軟,一腳踩下去能陷到腳踝,還得提防著松動的石頭 —— 去年我鄰居家的小伙子,上山時被滾下來的石頭砸中膝蓋,躺了半個月才能下床。我自己也有過好幾次危險,有次在陡坡上腳下一滑,幸好抓住了旁邊的灌木叢,不然就摔進(jìn)山谷了。凌晨三四點(diǎn)就得起床,打著手電筒往山上走,走兩個多小時才能到采挖點(diǎn),一路上又冷又喘,氧氣不夠,說話都得喘著氣,到了地方,內(nèi)衣早就被汗水浸濕,風(fēng)一吹,渾身冰涼。?
然后是找蟲草,眼睛都要 “盯出花”。蟲草藏在草甸里,顏色和枯草、泥土差不多,不仔細(xì)看根本發(fā)現(xiàn)不了。我們得趴在地上,一點(diǎn)一點(diǎn)往前挪,眼睛離地面只有二三十厘米,像找針一樣找蟲草。有時候盯著一片草甸看半天,眼睛又酸又澀,眼淚直流,也找不到一根。遇到大風(fēng)天氣更難,風(fēng)把草吹得亂晃,蟲草跟著草動,更難分辨。有次我為了找蟲草,在草甸上趴了四個小時,起來時腰都直不起來,膝蓋也被石頭硌得青一塊紫一塊。一天下來,脖子和眼睛又酸又脹,晚上睡覺都得用熱毛巾敷,不然第二天根本睜不開眼。?
挖蟲草更是個 “精細(xì)活”,稍不注意就白費(fèi)功夫。找到蟲草后,不能用手直接拔,得用專門的小鏟子,從蟲草周圍 5 厘米的地方開始挖,一點(diǎn)一點(diǎn)把泥土刨開,生怕把蟲草的根挖斷 —— 斷了的蟲草價格要降一半。鏟子的力道也得掌握好,重了會把蟲草鏟碎,輕了又挖不動硬土。有次我挖到一根粗蟲草,因?yàn)槟嗤撂玻恍⌒陌严x身鏟裂了,心疼得我蹲在地上半天沒起來。挖完一根蟲草,還得把泥土填回去,把草扶正,不然會破壞草甸,來年就長不出蟲草了。一天挖下來,手指被鏟子磨得通紅,指甲縫里全是泥土,怎么洗都洗不干凈,手上的老繭也越來越厚。?
還有惡劣的天氣,說變就變,隨時都可能 “遭罪”。高原的天氣像孩子的臉,上午還是晴天,下午就可能下冰雹、刮大風(fēng)。有次我在山上采蟲草,突然下起了冰雹,砸在頭上又疼又麻,只能躲在石頭后面,等冰雹停了,渾身都濕透了,凍得直打哆嗦。要是遇到大雨,山路更滑,下山的時候更危險。有一年,我和老伴兒在山上遇到暴雨,下山時老伴兒不小心摔了一跤,把采到的蟲草都灑了,還崴了腳,只能一瘸一拐地慢慢走回去,到家時已經(jīng)半夜了。?
采蟲草的苦,還不止這些。一天下來,只能啃干糧、喝冷水,中午連個坐的地方都沒有,只能坐在石頭上歇一會兒。晚上回到帳篷,累得連飯都不想吃,倒頭就睡。有時候運(yùn)氣不好,一天只能挖到幾根蟲草,連來回的力氣都賺不回來??删退阍倏?,每年到了采挖季,我們還是會按時上山 —— 這是草原給我們的饋贈,也是家里的希望。?
外人只看到蟲草的貴,卻不知道采蟲草的難。每一根蟲草,都藏著采挖人的汗水和艱辛,所以我們格外珍惜每一根蟲草,也希望大家能知道,這 “軟黃金” 來得有多不容易。?
免責(zé)聲明:該內(nèi)容來源于網(wǎng)友提供或網(wǎng)絡(luò)搜集,由本站編輯整理,如涉及版權(quán)問題,請聯(lián)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。